济南二安心理咨询中心:
成立于2003年,隶属中华医学会。0531-81155995,首批获得资质
认证的公益性山东心理咨询机构,
济南心理咨询专家在线,对青少年
儿童心理咨询,婚姻家庭、考试工
作减压疏导,情感沟通等。本中心
长期关注大众心理需求,多位经验
丰富的心理医生,运用多种有效疗
法等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。愿您身
心二安。

跟您说说急性应激障碍
作者:admin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2-01-04 00:37:35

   在日常生活中,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某些应激源的作用。如果应激源的作用过于强烈或持久,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就属于病理生理学的范畴。急性应激障碍就是由剧烈的、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、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。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,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,其病程和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。

  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
 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。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、地震、交通事故、亲人死亡等,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,如家庭不和睦、邻里纠纷、工作严重挫折、长期与外界隔离等。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,超过个人的耐受阈值,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,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,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。精神因素是否导致发病,除精神刺激本身的特征和程度外,还与个人当时的健康状态及造成内心冲突的严重程度有关。

  二、临床表现

  受刺激后立刻(1小时之内)发病,表现出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,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,或者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,甚至木僵。本障碍常可伴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,如心动过速、出汗、脸面潮红、呼吸急促等。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可出现表情呆滞,继而不动不语,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。还可出现定向障碍,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,自言自语,表情紧张、恐怖,动作杂乱、无目的,或躁动不安、冲动毁物等。

  有的病人因强烈和持续的心理创伤而直接引起精神病性障碍,以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,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,较易被人理解。有的病人出现情绪低落、抑郁、愤怒、悔恨、沮丧、绝望、自责自罪,严重时有自杀行为。并且失眠、噩梦多、疲乏,难以集中注意力,对生活缺乏兴趣,对未来失去信心,但无精神运动抑制现象。

  急性应激障碍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刺激下几分钟内出现,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,症状可在2~3天内(常可在几小时内)迅速缓解。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不可逆转性,症状一般可在2~3天后开始减轻。

  三、干预的基本原则

  个体在遭遇突发性异常事件时,常表现为现实感丧失,对过去和现在有不恰当的认识,而且对前途也不抱希望,绝望感和无助感使其情绪自控能力降到最底线。因此,干预者在对其进行心理应激干预过程中把握几点基本原则非常重要。

  正常化原则该原则强调在应激干预活动中,建立一个心理创伤后调整的一般模式,涵盖在这个模式中的任何想法和情感都是正常的,尽管有时这些情感体验是痛苦的。干预者必须建立起“合理即正常” 的理念。只有“正常”,才意味着一切应激反应都在干预者的掌握中,当干预者向当事人解释为什么这些反应是正常的同时,被干预者已经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情绪调整过程中了。  协同化原则干预活动双方的关系必须是协作式的,最好建立一个联盟或俱乐部,对于那些自尊感和安全感降低的人要给予适当的授权,让其恢复自我意识。这条原则对于那些目睹了亲朋好友遇难的创伤场景的人尤为重要。

  个性化原则个体在受到急性事件创伤后康复的通道是独特的,We ybrew等人早在1967年就指出人类应激反应非常复杂,个体的反应就如其手印一样与众不同。当个体遇到各种应激事件时,这条独特的通道应该被期待和重视,干预者应和当事人共同面对问题,一起寻找适合他们的调整模式。

  四、干预的一般方法

  认知干预人类面对应激的心理反应也有个体差异性,因此在评估个体应激程度时要充分考虑其认知和情绪反应,要向其介绍应激的一般知识,使其明确自身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是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的。个体对紧张性应激的理解和评价以及采取的具体应付措施,在不同程度上都和个体出现的不同应激反应有关。因此,提高个体对应激反应的认知水平,与求助者共同寻找科学依据,纠正其不合理思维,有助于提高其应对生理、心理的应激反应能力。

 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家庭、社区、自助群体等。由于一些急性创伤仅发生在个人或少数群体,未能引起社会广泛注意,当事人极易产生负性情绪,增加除急性事件以外的应激。社会支持干预系统中,家庭支持治疗效果最为显著,治疗者应正确评估当事人的家庭支持能力,并帮助其强化这些能力,以减少个体缺乏理性的恐惧。

版权所有2009-2012:二安心理咨询
Copyright@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接受本网站服务协议

专业从事 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 私人医生 出诊服务 在线约谈 团体咨询
电话:0531-81155995  QQ:931846944  信箱:2anjk@163.com

鲁ICP备13013641号-1


技术支持-中国康网